美國之前有一項針對大公司人事經理進行的民調,題目是根據他們的工作經驗及統計數據,什麼是雇用一個對的人最基本的正向指標。
結果有趣嗎?
答案是那些由前公司主管或前同事推薦的人。
在社會新鮮人的階段,這項民調結果的影響性還看不太出來。當我們找第一份工作的時候,我們才22或24歲,履歷表上乏善可陳,也沒什麼業界人士能向未來的雇主推薦我們,我們在這個階段只能倚靠一些很基本的資料,像是在學校打過什麼工、曾經在哪裡實習,或是直接看企業的徵才廣告應徵。
但是前述民調顯示,人們只要經歷過一、兩個工作之後就會發現,尤其當職務的位階越高,或是職缺要求應徵者的年資越來越長時,人事單位就很難透過公開管道找到適合的人選,反而多是倚靠業內人士的推薦。
對年輕的社會新鮮人或是20多歲的專業人士而言,這些資訊可能跟我們無關,也想不到這項民調結果到底告訴了我們什麼?
這個世界很小,尤其當我們年紀越大,或是在某個行業裡爬得越高的時候,我們的世界更是越來越小。也就是說,我們在前一份工作上的表現及專業行為,都會被現在或以前的同事、主管及雇員看在眼裡,所以我們在目前的工作環境中就要小心謹慎,因為我們不確定什麼時候,這些人會被我們日後應徵的公司問到對我們工作表現的個人看法。
我們幾乎是從小時候入學開始,就不斷聽到大人或父母親對我們耳提面命:
要謹言慎行哪,因為世界很小。我們跟其他人的過節或不愉快,只要它不那麼嚴重,就不要讓事情擴大。
要公私分明。不要在同事的背後說長論短、說別人的八卦,做事不要情緒化,對員工要保持理性,不要以為別人不在乎或不會記得,就跟同仁交惡。
現在這個年代,人們很容易在社群網站臉書上搜到我們的人際關係和個人行為,也很容易在求職網站LinkedIn上查到我們的履歷,並且看到前同事或推薦人對我們工作能力及經驗的褒貶,現在世界不僅僅變小了,就連我們在某個業界的名聲也很容易傳播開來。
而且我們的職位越高,這個概念就更顯得重要。如果我們是一個大型跨國企業的主管,我想從業內30個資深經理人中(這是合理的估計)雇用某人,理想上我們會透過同行找到這個人。人事經理會開始四處打聽,打聽不必花太多時間,因為職位越高,可以選擇的人越少,每個人遲早會認識彼此。
這個人一旦被找了出來,也通過了面試,每個跟他談過的人都欣賞他的能力,認為他足以勝任新職,那麼人事經理為了保險起見,通常會跟這個人的前主管或前同事聯絡,確認一下此人在履歷中所寫的經歷是否屬實,同時也確認這個人過去的行為、判斷力及情緒反應,沒有替新公司帶來麻煩的可能。
這就像是一個測驗,我們姑且叫它「同事們願不願意在下班之後跟這個人一起喝杯啤酒」。
除了可以從我們的履歷表看得見的東西之外,還有什麼是別人看不見的?
他對下屬是不是個慷慨且溫暖的人? 他對客戶和客人有沒有耐心? 他在替公司做判斷時,能不能摒除個人好惡?他的前主管是否強烈推薦他?
不管我們的履歷寫得多漂亮,光就上面這些問題來看,如果我們以前的員工、主管或公司不茍同我們過去的行為,或是我們靠著差勁、卑鄙又低劣的手段爬到現在的位置,我們很可能會在應徵新工作的最後一關,付出慘痛的代價。
在職場上,不管對方是員工、同事還是雇主,我們都抱著與人為善、心胸開闊,且就事論事的心。在社群媒體當道的年代,我們所有的陳年舊事都會被人挖出來,而且當我們年紀越來越長的時候,別人的推薦也越來越重要,因為世界真的非常小。
來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blogs/society-watch/這個世界很小-在職場上要謹言慎行-110246449.htmlLV包包 LV皮夾 LV長夾 LV專櫃 LV旗艦店
留言列表